内蒙古蒙商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蒙商消金”)最近因一张欠缴税款公告成为了行业焦点。
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包头市税务局7月21日发布的公告,蒙商消金欠缴税款合计达357.2万元,其中,欠缴城市维护建设税约16.26万元,欠缴企业所得税约340.94万元。
值得一提的是,蒙商消金去年虽实现6.08亿元的营业收入,但受到业务及管理费和信用减值损失等营业成本上升影响,净利润仅有227.84万元。换言之,其欠缴的税款金额远超去年净利润,这种“赚得没有欠得多”的反差,不仅暴露出企业在税务上的严重疏漏,更折射出行业内部分公司在经营压力下对合规管理的忽视。
这并非孤例。消费金融行业在狂飙突进的几年里,个别机构把规模优先刻在心里,却把合规底线摆在一边。
如今监管关注的重点,也不仅是税收缴纳这一环,而在业务全链条的合规性管理。
7月25日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公开一则处罚信息,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海尔消金”)因营销宣传存在夸大误导,催收行为不当,贷后管理不尽职、部分信贷资金被挪用,以质价不符的收费项目调节收益分配、侵犯消费者知情权,违规办理同业业务,人为调整贷款五级分类等问题受到监管处罚,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合计罚没金额235万元。
而消费金融公司面临的风险挑战,也远不止于税收、业务合规层面。
近日,盛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盛银消金”)再陷股权冻结风波。企业预警通平台显示,盛银消金第二大股东——大连德旭经贸有限公司(下简称“德旭经贸”)所持盛银消费金融7500万股权被法院冻结,这已经是五年内德旭经贸所持盛银消金股权第三次被冻结。
这种股东频繁的股权冻结不仅可能干扰消费金融公司的治理节奏,更易引发市场对其潜在关联风险的担忧,进而影响机构的融资能力与业务拓展空间。
从税收欠缴的财务漏洞,到业务的风险管理不足,再到股权结构的频繁动荡,消费金融行业中这些看似孤立的问题,在落实监管“长牙带刺”、有棱有角的背景下集中显现。
当前,监管部门严监管、强监管的态势已释放出清晰信号:合规不是选择题,而是生存线。对行业而言股票知识网,与其预测下一家出现违规问题的机构是谁、担忧下一个风险点何时爆发,不如从个案中吸取教训、补齐短板,主动筑牢防线——唯有将人人讲合规、事事守合规的理念贯穿战略决策与日常运营,用制度刚性约束逐利冲动,以透明化管理回应市场关切,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永恒主题,在规范中谋求长远发展。
汇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